OK短句
当前位置: 首页 > >  范文大全 > > 

数据管理制度和流程(数据标准的管理控制流程)

2024-10-25 14:36:16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数据标准的管理控制流程,其实生命周期这个概念是IBM提出的,生命周期只是一个概念,它要依附于对象存在的,什么意思呢?它一定指明什么对象的生命周期,正如标签,一定说明什么对象的标签。大家可能感觉很难理解,其实就是对象的几个状态,及状态间如何随着时间进行转换,针对不同的状态,需要有不同的处理策略而已,不要局限于抽象的概念,而是要理解概念的本质和意义。



标准变更流程

数据标准管控流程是数据标准实施和落地的制度保障,通过与项目开发流程的有效结合,可切实保障数据标准在信息系统建设中予以执行。根据数据管控体系方法,参照国内外同行业的数据管控实践经验,建议在信息项目开发周期的下述环节中建立数据标准的检查点,这里所说的检查点,也可以认为是数据标准在项目中使用场景入口,或者是数据质量检查的入口,就是通常数据标准在什么情况下切入项目。这在实际中非常有用,如果这个理解不好,无法理解数据标准的实用价值。

需求阶段

在系统需求阶段,业务需求人员和需求部门的业务数据人员应对业务需求定义中执行数据标准的情况进行检查,检查重点是与数据标准的业务属性的一致性。包括:

- 数据项的定义是否与数据标准一致;

- 数据项的业务规则和计算口径是否与数据标准一致;

- 数据项的取值范围及各取值的含义是否与数据标准一致。

对于确因业务需求与数据标准不一致的情况,应向数据管理员报例外处理或发起变更申请。

设计阶段

在系统设计阶段,系统架构师和系统数据人员应对系统设计中执行数据标准的情况进行检查,检查重点是与数据标准的值域和技术属性的一致性。包括:

- 数据项的命名是否与数据标准一致;

- 数据项的取值范围及代码值是否与数据标准一致;

- 数据项的数据类型和格式是否与数据标准一致;

- 数据结构中数据间的关系是否与数据标准间关系一致;

- 数据来源是否与数据标准推荐的可信数据源一致;

- 公共代码的取值范围及代码值是否与数据标准一致。

对于确因系统原因与数据标准不一致的情况,应向系统数据管理员报例外处理或发起变更申请。

上线评审阶段

在系统上线评审阶段,由数据标准管理办公室、业务数据人员、系统数据人员共同全面评审系统对数据标准的遵循程度,包括:

- 是否所有数据项均遵循了相关数据标准,包括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

- 未遵循数据标准的例外处理情况和原因;

- 系统合规过程中发起的变更数据标准需求。



通常数据标准在项目的需求和设计阶段使用大家都知道,上线评审时用的却没有那么普遍,其实上线评审和后面的应用维护恰恰是数据标准的重要使用场所,因为项目在需求和开发设计阶段,是项目的没有上线和运营的阶段,说白了还是不成熟的阶段,只有上线和应用维护阶段才是真正使用的阶段,如果在这时不把好关,数据标准的作用是不是有限了,我们平时强调数据标准在软件生命周期中的作用是站在项目或产品研发的角度来看的,我们重点关注开发或研发的流程上,其实软件生命周期和产品研发周期和项目是不同的,是迭代的,不是和项目一样是一次性的,上线评审和运用维护是软件生命周期的一部分,只是原来由不同的人来管理的.